“谢谢法官,是你们克服了重重困难,努力不懈为我们争取权益,让我们拿到所有工资和补偿金。”近日,一封由47名劳动者联名写来的感谢信寄到广东省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,对法官李柏辉等执行人员为他们全额追回190万余元欠薪表示感谢。
而就在半年前,他们还质疑法官执行不力,说要投诉法官。是什么让他们有如此大的转变呢?
东莞市某纳米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纳米公司)是一家专门干研发、推广及销售纳米涂层防水技术的港商独资企业。2020年9月,该公司因经营不善陷入停业状态,香港老板也“一走了之”,只剩下员工和机器设备。被拖欠了数月工资的员工,为拿回自己的“血汗钱”,走上了艰辛的讨薪之路。
当月,47名员工到仲裁部门申请劳动仲裁。经核查,仲裁庭裁定纳米公司向47名员工支付工资、经济补偿金等共计190万余元。仲裁裁决生效后,因公司老板“跑路”,公司处于瘫痪状态,不可能履行生效裁决,47名员工又陆续向东莞第三法院申请执行。
收案后,东莞第三法院开辟“绿色通道”,执行局法官李柏辉带领团队第一时间对纳米公司启动财产查控,前往该公司经营场所查封机器设备▼,并对公司法定代表人采取了限制高消费令。
考虑到公司已停产且老板下落不明,若现场机器设备无人保管,存在一定的丢失风险。为保证设备完好,李柏辉多次与公司承租厂房的房东沟通,房东同意做查封设备的保管人。
之后,李柏辉迅速推进机器设备的处置变现工作,并通过与公司员工建立微信群,及时向他们收集财产线索,通报执行进度。
2020年12月,法院将该公司的“核心设备”——一批等离子设备按法定程序组织拍卖。
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,法院对设备分三批次进行司法拍卖,可是没有想到的是,一拍无人问津,二拍还是流拍,再转到变卖程序,仍然是以流拍告终,这样的拍卖程序共进行了八次,都没有将设备成功拍卖。
但李柏辉没放弃,根据员工提供的线索,对该公司在别处存放的焊接机做补充查封、拍卖,最后以16万余元成交。但这16万余元,距离案涉标的额190万余元还相差甚远。
“大件”设备值钱却卖不出去,“小件”设备卖出去但不值钱,案件执行遭遇“尴尬”的同时,也让“不明真相”的员工开始心生质疑。
2021年岁末,原本希望拿到工资回家过年的47名员工,只见执行到的金额“杯水车薪”,一时难以接受,嚷嚷着要向有关部门投诉法官执行不力。
对此,李柏辉并没有泄气,他一边安抚员工情绪、做好解释说明工作,一边努力寻找流拍背后的原因。
俗话说“做生意不懂行,好比瞎子撞南墙”。对纳米科技“一窍不通”的李柏辉,想到自己如果没有摸清行情,只能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,是很难有所收获的。
“为什么值钱的设备会卖不出去呢?”带着这个疑问,他找到公司一些老员工做咨询,并深入该行业进行调查。
“流拍的机器是非标准型生产设备,使用我们公司这类等离子设备的企业在全国不超过10家,所以这些设备虽然价值较高,但是通用性不强,而且单一设备是没有很好的方法完成生产的一系列流程的。”老员工的一番话,让李柏辉“茅塞顿开”。
由于该公司大部分机器设备属特定行业领域,较冷门、小众,操作技术难度大,虽评估价较高,但面临“有价无市”的尴尬境地,所以才会有八次拍卖流拍的结局。
了解这一深层原因后,李柏辉又不厌其烦地向老员工请教,对纳米公司机器设备的价值、性能、用途等逐一仔细地了解,直到“如数家珍”,才为顺利拍卖变现找到了新路径。
吸取之前的教训,他不再以价格作为上架机器设备的先决条件,而是和员工尝试着将机器设备“拼”出一条较完整的生产链,以组合的形式拍卖,来提升其使用价值,吸引从事该行业的人员参与竞价。
此举终于使案件执行迎来了转机。2022年2月,该批机器设备上架后,吸引了上千人围观,最后以133万余元的价格成功拍出▲。
至此,涉案款项已追回150万余元。还差40万,虽然别的设备仍流拍,但李柏辉没有就此放弃。
在一次核查公司账务时,李柏辉得知该公司在外还有应收债权未收回。抓住这一线索,他马上展开了新的调查。
果然,经调查发现,纳米公司作为债权人在某公司破产财产分配中有应收款项53万余元,该账款尚未转到纳米公司账户。
为了防止款项被转走,他立即找到破产公司的管理人沟通,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,阐明案件情况和执行依据,然后以剩余执行标的额为限,要求将该笔款项划扣到法院账户,确保员工工资全额执行到位。
很快,破产公司的管理人根据法院要求,第一时间将40万元转到法院账户,至此,工资款项可以全额给付。
历时一年八个月,面对被执行公司倒闭、老板跑路、设备多次流拍、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等种种困难,李柏辉凭借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不懈努力,最终使案件执行取得了圆满的结果,也以实际行动扭转了员工的偏见。
“因为前期对法院处理欠薪案件不了解,对您有过激不当言语,在此对您深表歉意。”案款执行到位后,员工在微信群中就曾经的误解向李柏辉致歉,并向法官赠送了锦旗▲。于是有了开头一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