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校大学生小强(化名)于 2024 年 4 月在闲鱼渠道相中一台成色较好的苹果手机,与卖家小蓝(化名)洽谈后,以 2825 元完结生意。但是收货后,小强发现实践到手的手机不只类型与描绘不符,还存在无法开机的问题。小强随即向渠道投诉要求退款,却因没办法供给验机陈述遭到回绝,货款终究被划转至卖家账户。在屡次洽谈无果后,小强将卖家小蓝诉至法院,寻求法令途径维权。
案子受理后,承办法官敏捷联络被告小蓝。起先,小蓝辩称案涉手机生意并非自己操作,不该承当补偿相应的职责。法官屡次对其释法析理,清晰奉告作为渠道实名认证用户,其账号发布的生意信息具有法令上的约束力,若无法证明账号被盗用,需承当对应职责。终究,小蓝承认是其弟弟运用其账号进行了该手机生意。在法官的调解下,两边自愿达到一致意见,小蓝当庭赔付小强 6000 元。
承办法官特别提示,二手生意生意渠道虽快捷实惠,但存在 “货不对版”“以次充好” 等危险。消费的人在生意前应细心核实产品概况,完好保存交流记载,优先选择有渠道担保的生意方式;卖家则一定要照实描绘产品情况,虚伪出售不只要承当违约职责,情节严重者还需承当 “假一赔三” 的惩罚性补偿相应的职责。此次案子的成功处理,为标准二手生意市场秩序、保证顾客合法权益供给了有力司法保证。(供稿:朱小旭 程富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