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发生过几次波动,波动最大的是2021至今的全国范围内的断崖式波动。
2021年,中国的房价达到了历史最高峰,炒房风潮从南到北,价格一直上涨不止。政府为此实施了一系列调控政策,抑制住了房价上涨的态势。经过几年的调整,房价目前已跌至最低谷。
在国家全力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同时,国内突然爆发了新冠疫情,导致全国的经济整体下滑,房地产业受到的冲击最大。大多数的房地产企业有房卖不出去,即使能卖出去一些房产,价格也无法与过去同日而语。原来积极购房和准备购房的人们,面对房地产行业的整体下滑,均对购房采取了观望态度,从而使中国的房地产行业进入了寒冬季节。
最近,不时出现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可能回暖的消息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。有关机构预测:2025年房地产市场可能会回升,2026年有极大几率会出现房价暴涨的现象。这个预测是否有根据,很多人都在怀疑。有一点能确定,虽疫情的不良后果彻底消除,中国经济慢慢的开始全面复苏,当中国整体经济重新再回到发展的快车道时,房地产市场肯定会回暖。这个回暖的力度有多大,持续回暖多长时间,还是一个未知数。
在前一个房地产市场的高涨期,房价持续上涨,不管是一、二线城市还是三、四、五线城市,房价都是年年上涨。从五线城市的几千元一平方米,到二线城市的几万元一平方米,再到一线城市的十几万元一平方米的价格,都没有挡住购房者的投资热情。随着整体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不断攀升,购房者似乎失去了理智,不管价格多高,好楼盘都会成为购房者追逐的目标。面对这一个市场形势,几乎所有的房地产企业都在融资,扩大投资规模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海南发生的房地产泡沫经济,在中国各地重新上演。
由于这一段时期房地产价格显著偏离了中国大部分人的收入水平,虚假的房地产经济泡沫不断涌现,引起了中央政府的格外的重视。中央政府便采取了一系列政策进行调控,抑制房价不断上涨的态势。在政府调控政策实施一段时间以后,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行情报价呈现了断崖式下降现象,导致房地产市场呈现近乎冻结的状态。
目前的房地产市场低迷,一种原因是政府调控政策实施的结果,另一方面是大量的潜在买家的持币观望心理造成的。很多年轻人对于是否购房,大都只观望不购买。年轻人只观望房地产市场而不出手购买的原因,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:
青年人虽然在个人消费方面敢于超前消费,但对于购置产业,特别是一平方米几万元或十几万元的置业投资,他们绝大多数人有心无力,最多也只能想一想而已。让年轻人花上百万元或几百万元购买一套一线、二线城市的房子,即使可以贷款,他们也无能力置业。
连续三年的疫情,导致许多创业者破产,导致大量打工者失业,彻底浇灭了年轻一代在一二线城市的置业欲望。虽然三、四、五线城市的房价年轻人勉强能承受,但愿意到一、二线城市发展的欲望,使得年轻一代至少在十年以内,缺少百万元以上的置业能力。当多数人没有钱买房的时候,中国的房价便出现了长期停滞并不断下降的状态。
我国的民营经济体量已经占中国产业体量的90%以上,而民营经济普遍发展低迷,可容纳的劳动力有限,导致就业率普遍不高。有人统计我国的城市就业率为90%以上,有人统计我国的城镇就业率约68%,还有人统计我国城镇就业率不足50%。作者觉得:我国目前的就业率约70%左右,过高估计就业率的数据,是为地方政绩服务的。
有人提出:统计就业率应该包括各种就业数据,即使打短工的也应视为就业。这个说法虽然有道理,但低收入的就业者,与失业人员的生活水平差距并不明显。也就是说,低收入的劳动者虽能视为就业,但从房地市场发展角度讲,低收入劳动者属于没有置业能力的群体
比如,吉林省通化钢铁公司的工人多年前收入水平高,工人的工资大都在5000元以上,高者可达近万元。那个时期,通钢带动了当地各种产业的发展,市场一片繁荣,房地产业也有长足的发展,很多楼盘还没有建起来,楼花就售卖一空。近五年来,钢厂工人的收入水平大都维持在3-4千元,比繁荣时期减少了一倍之多。通钢所在地的二道江区,餐饮业、零售业及小型产业减少了三分之一以上。这一时期,全区的房地产业全部低迷,甚至连二手房交易也都非常低迷。
第三,前些年房地产市场发展失控,导致存量房过多,当供大于求的时候,买房积极性就会持续下降。
我国现有的存量房到底有多少并没有精确的统计数据,有关方面认为:截至2023年8月末,中国商品房待售面积约为6.4795亿平方米,其中住宅待售面积为3.1366亿平方米,约313.66万套。这么多的存量房产待出售,说明:房地产整体形势供大于求,房价低迷还将持续一段时间。
基于以上分析,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目前仍处于冰河期。很多人包括一些专家觉得:当政府采取房地产新政之后,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将会复苏,目前的低迷时间不会太长。这种企望是建立在如下预测之上:
1、中国经济持续不断的发展是总趋势,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,会带来房地产业的回暖。
据有关方面统计,我国每年都有数千万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发展。有人预测,2030年,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0%或者更高。这个预测意味着2030年后我国将有约10亿城市居民,当中国出现了10亿城市人口时,购房需求量将会暴涨。
对于这个预测,作者觉得不应过于乐观,即使大量农村人员进入城市,他们的购房欲望的增长也是有限的。城镇人口的增长,并不意味人城镇人口购房能力会有较快的提升。因为,购房能力与人们的收入水平及资产的积累水平相关。
2、城镇房地产开发的土地供给量不足,当新建楼盘较少的情况出现时,房价有极大几率会出现显著提升的趋势。
前些年各城市的商业、住宅楼盘土地,都失去了控制,导致可以供给房地产开发的土地明显不足。虽然有些城市通过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增加了一些可开发土地,但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增加的可用土地有限,未来的城市房地产开发受土地供应量的限制,不会增加太多。这一形势的出现,将会使一些存量房价格明显上涨。
3、在城市新建楼盘明显减少的情况下,可供交易的新开发房产数量明显减少,将推动二手房交易量有明显的增长。
很多城市已然浮现了新建楼盘明显减少的趋势,当新建楼盘供给不足而新建楼盘价格持续上涨的时候,就会让一些购房者转向了二手房交易市场。有人预测,二手房交易市场将会迎来暖风。
目前,房地产经济的低迷影响到了整体经济的发展,从中央到地方,各级政府都希望通过新的调控政策刺激房地产市场有序回暖。基于这个考虑,很多人都认为:2005年到2006年可能会迎来一个房地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机会。以后,在政府调控政策的影响下,房地产业可能会稳步有序地不断发展。
虽然专家们对中国房地产业回暖的期望值较高,很多人表示非常乐观。但作者觉得:过于乐观容易乐极生悲。中国这些年来从局部房地产业的波动到整体房地产业的波动,教训是惨痛的,很多人不会很快就“好了伤疤忘了痛”。绝大多数人通过以往的教训,对房地产置业将会谨慎投资。所以,未来房地产市场回暖的进度有多大,还应谨慎判断。对房地产业还应理性投资,以避免盲目投资带来的风险和损失。
山西一女子莫名收到1.39万元微信转账立即报警?警方:属实,尚未对这笔钱定性
“微信莫名其妙收到了钱,还是二维码收款。”26日,在某社交平台上,山西一博主小思(化名)发帖称,当日微信账户收到一笔来自陌生人的转账。由于害怕是诈骗新手段,赶紧做了报警处理。她配发的截图显示,收款金额是13900元。
中纪报:“天网行动”开展十年,追回外逃人员1.4万余人,追回赃款666.2亿元
3 月 20 日,长江和记发布的财报中,这句看似轻描淡写的表述,成为李嘉诚团队最核心的 “自证”论据。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2024 年长和总营收 4766.82 亿港元,港口业务收入 452.82 亿港元,虽同比增长 11%,但在零售、财务投资等板块面前,确实显得 “微不足道”。
2024年4月,四川成都一名5岁女童在小区内玩耍时,被一辆特斯拉轿车辗轧身亡,事后交警部门认定时年25岁的车主张厉负事故全责,此事曝光后引发广泛关注。
3月27日,山东省泰安市居民张莉告诉上游新闻记者,她曾是山东省泰安市泰安技师学院一名合同制教师,自1993年起,她在该学院及其前身学校持续工作31年,已年满50岁。
近日,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印发《关于强化先进制造业和“百县千镇万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工程”土地利用计划保障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,在土地利用计划方面,优先保障先进制造业项目、“百县千镇万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工程”项目、重大基础设施、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用地需求,同时预安排2025年计划指标供各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