买卖二手货,不仅能淘到价廉物美的“宝贝”,彰显浓浓怀旧情怀,在倡导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当下,还能有效利用闲置资源,可谓一举多得。近年来,二手交易量一直增长。以闲鱼平台为例,累计用户超2亿,每天有超过100万件商品成交,覆盖全国大部分城市和地区。
成交量增长的同时,如何构建二手交易“信任”体系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,特别是闲置物品交易主体为个人、交易物品非标准化等特性,使用户间的信任成为交易能够达成的关键。二手交易不像传统“商家—消费者”关系,有企业资质作为担保,交易物品价值判断、违约行为界定,都需要新的第三方信任来背书。
幸运的是,数字化平台为解决二手交易的“信任”问题提供了新手段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近日发布题为《数字时代闲置资源市场化利用模式研究》,专门提到闲鱼如何构建基于平台的信用体系,提升交易效率。
物品质量如何保障?买家主要通过图片来判断商品状况,二手产品成色、质量都存在比较大差异,往往出现“买家秀”与“卖家秀”不符问题。
买卖双方身份怎么确定?闲置物品交易买卖平台参与门槛较低,人员混杂,用户要防范微商、代购,甚至骗子和售假人员。
支付安全如何妥善解决?与线下交易不同,发货和收货并不是同步完成的,这就导致卖家未收到钱发货、买家交钱未收到货时都会存在顾虑。
遇到纠纷怎么办?闲置物品大部分是二手物品,功能和外观不能和全新产品相比,再加上二手物品本身品相存在一定的差异,容易引发纠纷。
有没有售后服务?闲置物品交易发生在个人用户之间,很难提供售后维修、退换货等服务。没有售后保障大幅度的降低买家的信任,影响交易意愿。
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综合性闲置物品交易买卖平台,闲鱼同样面临着这样一些问题。不过通过数字化方式,闲鱼提出了新的闲置物品交易治理模式,保障买卖双方的权益。《数字时代闲置资源市场化利用模式研究》报告将闲鱼在这一领域的努力总结为八种途径:
打通淘宝商品体系,实现商品溯源。用户在淘宝平台购买的商品,能够最终靠一键转卖功能,在闲鱼上进行转卖,让买方能够清楚地了解该商品的购买渠道,提升了闲置物品的处置效率。
为部分高残值二手物品提供产品验货服务。用户在购买电子科技类产品、奢侈品时面临着更大的风险,闲鱼平台借助各个行业的第三方、专业验货团队的能力,为上述几类商品提供验货服务,出具验货报告,让买方对于物品实际价值有明确判断,打消买方顾虑。
建立与闲置物品交易匹配的规则体系,确保商品符合国家规定。首先,交易限制在个人之间。以保证闲鱼是人人可参与的交易社区,闲鱼从发布商品数量上进行了限制:每个人发售的物品不超过50件,每件商品的库存限制在1件,从而使得闲鱼用户不能像淘宝卖家一样进行规模化交易。其次,规定平台上的禁售物品,、危险化学物品、个人隐私等等违反国家法律和法规的产品一律不得在平台上销售。第三,限制部分商品交易,个人发布的图书类商品需要通过扫描ISBN编码才可发布,以保护知识产权,避免盗版图书的销售。
借助芝麻信用积分,建立用户之间的快速信任。芝麻信用是支付宝的信用产品,通过对用户信用历史、行为偏好、履约能力、身份特质、人脉关系五个维度数据来进行综合处理和评估,反映用户的信用状况。通过芝麻信用可以较好地反映出用户信用水平,从而方便用户判断其他人是否值得信任。
提供反馈渠道,用评价机制构建用户之间的信任。用户在闲鱼上交易后,可对交易进行评价。但由于闲置商品大多只有一件,评价往往不是评价商品,而更多的是评价用户,包括服务态度、发货速度、是否诚信等等。用户交易时,能够最终靠历史评价,判断目标卖方或买方是否值得信任,决定是不是交易。
创新地使用大众评审机制——闲鱼小法庭,有效解决争议纠纷。由于纠纷的个性化,闲鱼小法庭引入了大众评审机制,通过买卖双方各自举证(随机邀请17名匿名用户做投票,率先获得9票方获胜),解决了95%的纠纷问题,节省了闲鱼大量的人力和物力。大众参与的判决方式提高了结果的客观性、公正性。
成立了专门的监管团队,解决平台上的欺诈事件。平台处理欺诈问题,包括主动和被动两种方式。主动处理,包括对用户防范欺诈的教育,同时借助阿里集团安全能力识别高危人群特征,对用户进行风险提醒;被动处理,则是用户被骗后向平台发起报案,平台审核是否属实、处罚诈骗账户并且协助公安部门追款。
为用户提供了安心购保障权益,增强用户在平台上的安全感。用户回答与交易安全相关的五个问题,就可以领取一个保障权益,该权益承诺一年之内在闲鱼平台上如果不小心被骗,平台给予用户相应补偿。